我眼中的三层架构

作者在 2008-11-29 17:21:58 发布以下内容
  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的五十多年间,计算机语言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革。如今我们使用的大都是第四代编程语言--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而三层架构的思想集中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核心。下面谈谈我个人理解的三层架构。
  三层架构--data access、business logical、user interface,即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用户接口层,在小型项目中是没必要分这三层的,但在大中型项目中它能带给你的绝不仅是效率的提高,清晰的层次划分会让杂乱的代码流露出艺术的美感,程序员的工作变得更具艺术创作性。
  各层的界定主要取决于实现的功能,优秀的分层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代码的重用性。据个例子来说,汽车厂商不见得会自己造轮胎,汽车销售公司也不见得会自己造汽车,在此,可以把汽车销售公司看作是【用户接口层】,汽车厂商是【业务逻辑层】,配件厂商是【数据访问层】,配件厂商所生产的配件(数据)一定要符合汽车厂商的要求(功能需求),但不一定能只符合这一个厂商的要求,因为他不可能只给这一个汽车厂商供货,如果是,那也只能算是订制加工,这就涉及到一个“标准”的问题,所以我们分层时要特别注意各层所对上层提供的接口的通用性,如果通用性差,那就是个失败的分层。我觉得分层的最高境界就是修改任何一层的代码都不需要修改其他各层。就像汽车厂商倒闭后不会影响到配件厂商,至少配件厂商不用跟着一块倒闭。
  凡才浅识,误人子弟,切莫见怪。
编程 | 阅读 3444 次
文章评论,共0条
游客请输入验证码
浏览3444次
文章分类
文章归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