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和程序员在一起,原因有两个:首先,因为程序员有很多优良的特征,其一程序员都很诚实,程序要么可以运行要么不可以,事实把握在众多的用户手中,让程序员更愿意自面程序过程,勇于承认自己的工作。当然也希望大家在程序外也同样诚实,无论待人还是对事。其二程序员都很简单。有个故事,人问一个盒子有多少个面。数学家说因为是立方体,有六个面。物理学家说有十二个面,六个内表面六个外表面。程序员回答有两个面,里面是内存硬盘,外面是键盘鼠标。简单的生活意味着没有那么的勾心斗角和人事问题。其三程序员都很聪明,为了适应飞快的技术更新,学习适应再学习再适应,这种自我完善能力只有聪明人才有。
我喜欢和程序员在一起的...
经过一顿晚饭的洗礼,仍感觉心情无法平服。
一个公司能走多久,走多远?我还在不停的反思这个问题。
企业成功,原因只有一个,而企业失败的理由却有千千万。其中一个常见却难以启齿的就是不团结。是什么让原本紧密的牙齿成为满口烂牙,是因为他们不够紧密。相信有起码原始价值观的人都会认同我的说法,但为何还要如此相互排挤?难以理解。
先抛开激动的心绪,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1.招聘一名员工,首先要考虑是什么?学历、经验、能力、技能、激情还是意愿。我想大部分人会认为是意愿,是为公司贡献自己的意愿。原因很简单,没有意愿就没有态度,没有态度就没有绩效,没有绩效只会挖公司墙角的人,怎么能用?
2.如果一名...
回到2010的北京,回到自己的小家,经过近4小时的飞行,回到了人生新的起点。
如果说,年前按传统给自己定的几项目标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充实的前行,那么在飞机上看完《输赢》后给自己定义的生命感悟将远比那些急进的目标来得更加影响深刻。
“人生是不断的过程,结果并没有更多的意义”,为了明确的目标活着固然很好,但俗人们更喜欢定义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好,什么的目标算不好,甚至把一个目标作为下一个目标的铺垫,不断的目标,这个时候目标将失去了意义。结果化的目标意味着压力,意味着容易失去自我,为目标而目标。为有效活着而定义目标,自然就会为目标无法达成而抱恨,人生就会化为沉重的车轮将生活压榨得只剩对自己的...
最近参加了一个管理培训,结合自己看的一些书,谈谈感悟,欢迎大家拍砖!“彼得定律”讲的是在层次组织里,每个人都会从胜任的职位晋升到无法胜任的职位。试想一下,在公司里每个人都想从一般职员向主管转变,主管想向更高的领导职位提升。这种无止境的晋升被视作“攀登成功之梯”或“爬上权力之梯”,但是,梯子是让人向上爬的,而且爬得越高,危险越大。其实,这种晋升,之所以危险更大,产生不胜任,是因为它需要被提升者具备他以前所在职位不需要的新能力。职场规划管理是公司里必须也是非常重要的规范制度,作为决策者,在制定该制度时通常只考虑晋升资格,却把考核作为一种人情买卖。殊不知,发现不称职的却没有一个制度将其进行调离...
单双号的缘故,今天陪完客户步行前往地铁回家,需要通过长长的地下通道。通道里有布满小商品的地摊,旁边零星站着几个小女孩。前方传来阵阵吉他歌声,久违的流浪歌手,嗓音不错,琴弹的也不错。。。这些林林总总,让人回想起大学里生活的简单与快乐。大学里和同学、朋友常常上午出门,下午才回,午饭通常就是街边的喷香的粘玉米,或者是酥脆的大麻花。遇到地下通道里的流浪歌手,每每都会掏出一块钱作为欣赏别人的情感投资。那时没有自己逼迫自己去做什么事,有的只是想做的,也是快乐的。如今,要美好的生活,要得到价值体现等等等等。有时确实认为获取认同和快乐生活,似乎在公司里永远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体。为什么?到底为了什么才要工作...
大公司,顾名思义,业务额大,人员多,部门多。。。???其实不然,要理解大公司有啥特别之处,得拿它和小公司比。大公司是能持续拨云见日,一针见血的瞄准目标坚持并最终做大做强的公司。呵呵,感觉有些复杂,换句话说,大公司的特点有三个:1)准确的市场定位;2)坚韧的执行力;3)高效的推广能力。这是从市场开拓能力上去理解大公司与小公司的区别。在这种意义上,小公司包括众多“暴发户公司”,它们可以说找到了一个高利润项目或工程或产品,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随市场萎缩,竞争对手的纷纷加入,利润变薄,它们会因为无法将原本的利润增长点进行转换而被迫退出。思变可能谁都会,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转变,更不是谁都能不断变...
每天练习对每件事情提三个看法,并记录下来。
用十分钟在镜子面前练习微笑、展示手势。
用十分钟练习深呼吸。
至少与五个人积极地交流思想。
至少十分钟大声说话或大声朗诵。
练习一次三分钟的演讲或默讲。
被主持人叫到时,不用急着跑上台,先听听掌声,然后再站起来,慢慢走向讲台,环顾观众,然后再开始。
用腹部发音,而不是用喉咙发音。很好很好,大家都来学习!
作为一名资深职业经理人,一个实战派,一位执行专家,我将自己几年来从事职业经理工作的锦囊经验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愿这些吐血经验能够引起大家深层次的思考,并对大家有所帮助。 1、打工无尊卑。无论你今天是普通工程师,还是贵为总经理,心态上都要保持平衡一致。反映在具体表现上就是与人为善,永远保持谦虚谨慎。如果你当工程师时见了门卫会打招呼,当了总裁后也要依然同门卫打招呼,切不可鼻孔朝天,否则死得很快。 2、高薪者死。如果你今天能够赚到的月薪自己觉得还可以,就不要处心积虑谋求升值加薪。当你的薪水加到足以让老板对你时时重点关注的时候,你的死期也快到了。 3、领导支持。作为各...
中国是标准的人“治”为上的国家,因此企业文化大多离不开这种框架,国企就更严重了。今天我就这种深入人心的管理方式进行个人的戏说。
以人“治”人乃第一重,传统的等级机构和官位压人的情况可理解为本重天的典型表现。其实这是一种严重抑制个人能力以及创造力的管理方式。只要你不按我的意思走,好,那就有你好受的。久而久之,人就只有一个信念:“考取功名”当“父母”官。官僚主义将会肆虐整个企业精神,摧垮整个价值体系。但是,该方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当需要体现领导才能和关键问题处理上,这种利用人"治"迅速达成一致,意旨下达执行,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以法“治”人乃第二重,现行非常有效的一种通...
相信许许多多朋友都经历过从技术线转向管理线的过程。在他们的工作历程中,这段时间是关键的过渡期。如何很好的处理这段过渡的林林总总的关系以及自我认知的转变,将决定了未来的职业生涯。虽然自我感觉很好,却得不到很好的表现机会;有机会让你发挥,却又给你了活动的空间;给你最大空间,却总有乱七八糟的杂事胡搅蛮缠。这些也许是很多时候过渡期会遇到的情况。个人认为,只有很好的职业规划,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让自己发挥最佳效力。因此,试着问自己:外界需要你做什么?然后再问: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岗位?最后问:自己需要付出多少才能达成目标?如果能在短时间顺利回答这三个问题,而且答案很让自己满意,非常认可。恭喜你,下...
由于设计要求,需在模式对话框内加载工具栏,而且对话框会重复启关。具体的实现是:1)在头文件中声明CToolbar对象,如CToolbar m_ToolBar;2)在InitDialog响应里按顺序调用CreateEx()、LoadToolbar()和RepositionBars();注意到,第二次弹出的对话框会在LoadToolbar(nID resourceID)时失败,而且无法跟进程序调试。我怀疑,资源的使用是否未释放。于是将头文件的工具栏对象声明为指针CToolbar * m_Toolbar,在对话框销毁响应时删除该对象指针delete m_Toolbar。问题解决了,不过依然无法...
开发过程出现了Strcore.cpp第(118)、(97)、(95)、(67)、(65)、(60)行的内存泄漏,上网查了众人遇到相同情况的原因探讨以及问题解决。肯定的是,它与CString对象有关。有人说是实例化new和删除实例delete的不配套、或GetBuffer()与ReleaseBuffer()的不配套造成的,而且还有人把CString类对象变量删除后就没了内存泄漏,但删除不是解决的方法。而且我试着添加delete和ReleaseBuffer,或者删除了GetBuffer方法的使用,但问题依然存在。我定义的CString对象是在单实例对象里的,因此我很怀疑是因为单实例在窗口销毁...
好久没有下手编程,离开开发岗位有段时间了。近期帮朋友捣腾一个软件,重拾起往日的“利剑”,感觉熟悉和亲切。陆续会有一些纯技术范畴的代码会放在博客里,虽粗浅但希望以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借鉴(捡起来更容易些),当然也希望能得到访友的批评和指正。/****************************************************************** 方法:LoadDefaultSetting()* 输入:* 输出:true:成功,false:不成功* 描述:读取注册表中保存的软件系统设置,并将设置保存到相应的变量m_IsAutoConnect,m_IsAutoSave,...
凌晨四点起来到医院排队挂号,何其悲哉。不过这次我并不想发泄对医院管理不善还有倒号现象的强烈不满,而是等待挂号的将近三小时里,看了Tomas写的《薪酬框架》,有些感想,和大家分享。笔者所在的一个新公司,不大,三十来号人,项目方向众多,基本是给钱就干,年前进行了组织结构改革。年后老总找了我,和我谈及今年的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设定公司未来的薪酬方案。注意,不是框架(至少我是那样认为的)。在我印象里,她已经将薪酬方案与公司的发展、组织结构进行了挂钩考虑,但是,也许是新公司的缘故,没有确定主业,也没有很好的公司文化,于是方案没有想过会与员工的职业规划联系很紧密。回到书中谈及的一个观念,我是非...
今天开完运动会,累!陪老婆散步到九点,实在困就睡了两小时,醒来看看阿蒙的博客,感觉精力充沛,突然很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别人交流,于是有了这个博客,还有这篇日志。在特殊行业的软件公司里做项目负责人,慢慢的向管理上靠,一时间又对技术很依恋,自我感觉是在人生的转折点,需要做非常多的选择和决定。所有的信息和发展的势头决定了我需要很多别人的帮助,需要自我价值的定位,需要“高位思考”,需要规划和体系思考。。。所有所有都让我重担在肩,开通这个博客除了广结益友外,其实也是想给自己一面镜子,希望在自己迈人生步伐时可以以自己为鉴,修身明志,步伐坚定。如何定位自己,其实需要首先定位外部需求,所以还是要反思当前...